1
2
3
4
5
6
7
由台灣、香港及內地《經濟日報》聯合主辦的第五屆「兩岸及香港《經濟日報》財經高峰論壇」於 2015 年 4 月 22 日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行。是次論壇匯集了兩岸三地政經學界專家出謀獻策,及超過 700 名來自中港台的嘉賓出席,討論全球經濟轉型合作、滬港通及深港通的推行、產業轉型升級、金融創新與人民幣國際化等,場內氣氛熱烈,令論壇取得圓滿的成果。
論壇報道
開幕致辭
蕭萬長 / 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長
視 頻
曾銘宗 /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
視 頻
李亞飛 / 中央台辦、國台辦副主任,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
視 頻
姜洋 /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
視 頻
梁志仁 / 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主任(台灣)
視 頻
田國立 / 中國銀行董事長
視 頻
主題演講
台灣《經濟日報》社長黃素娟引言
 
蔡宏圖 / 國泰金控董事長
視 頻
《經濟日報》社社長徐如俊引言
 
王健林 / 大連萬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
視 頻
《香港經濟日報》社長麥華章引言
 
陳爽 / 光大控股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
視 頻
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洪茂蔚引言
 
張承惠 /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
視 頻
蔡友才 / 兆豐金控董事長
視 頻
李振江 / 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
視 頻
特邀貴賓
林中森 / 海基會董事長
視 頻
座談會
座談會(一) 從滬港通、深港通看兩岸及香港資本市場合作

主持人:

薛 琦 / 世新大學講座教授

與談嘉賓:

李小加 /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
宋麗萍 / 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
李述德 / 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
林 涌 / 海通國際副主席及行政總裁
曾 剛 / 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副所長
薛琦
李小加
宋麗萍
李述德
林涌
曾剛
座談會(二) 產業轉型升級新挑戰

主持人:

林建甫 / 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

與談嘉賓:

林樂萍 / 震旦集團常務董事、震旦行董事長董事長
王 晶 / 新大陸科技集團董事長
黎明楷 / 中原集團主席
林建甫
林樂萍
王晶
黎明楷
座談會(三) 金融創新與人民幣國際化

主持人:

許嘉棟 /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

與談嘉賓:

劉福壽 /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法規部主任、新聞發言人
區景麟 / 中銀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
薛香川 / 中信金控副董事長
魏寶生 / 凱基商業銀行董事長
羅 瑋 / 富邦金控資深經濟學家
許嘉棟
劉福壽
區景麟
薛香川
魏寶生
羅瑋
圖片集
4 月 21 日 會見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
4 月 21 日 歡迎晚宴
郝龍斌副主席致辭
麥華章社長致辭
三地經濟日報社長合作促成三經論壇
兩岸三地的嘉賓出席歡迎晚宴,言談甚歡
4 月 22 日 論壇
開幕致辭嘉賓及三地經濟日報社長合照
主題演講嘉賓及蕭萬長理事長合照
座談會(一)嘉賓合照
座談會(二)嘉賓合照
超過 700 名嘉賓出席論壇,場面熱鬧
4 月 22 日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宴請嘉賓
4 月 23 日 參訪中國銀行
歷屆論壇
台灣《經濟日報》成立於1967年,為台灣最大財經報紙,提供報紙、展覽、論壇、出版、講座、網路等多元服務。《經濟日報》透過專業記者群,將最新財經資訊彙整成當日報紙新聞,並大量刊載國內外專家精闢的專論文章,擁有高含金量的廣大讀者群。經濟日報除了提供市場新趨勢與資訊,近年轉型設立〈聯合財經網〉,透過網路提供實用的財經訊息及分析評論,是工商業界每日必讀的媒體。 《香港經濟日報》創辦於1988年,以「知識為本、與時並進」為辦報方針,致力為社會各界提供優質資訊和專業服務,務使讀者和客戶及時掌握第一手消息,提高競爭力及增值能力,現已成為全香港第一的財經報章。除了多次獲得不同機構頒發的新聞、編輯及圖片獎項外,2013年更被市民選為公信力第一的中文報章。展望未來,中國經濟發展持續樂觀,香港與內地的人脈和知識交流勢將激增;集團亦已因應形勢,以跨媒體形式,全方位提供優質資訊和服務,讓讀者和客戶盡掌市場脈搏,協助他們發展事業,有效管理財富及提升生活素質,共享大中華地區的蓬勃商機。有關集團詳情請瀏覽 : www.hketgroup.com 內地《經濟日報》創辦於1983年,是以報導經濟新聞為主的綜合性中央級報紙。《經濟日報》作為國家主流媒體,在宣傳中央決策部署、服務經濟社會發展、滿足讀者資訊需求方面擔負著不可替代的職責和使命。1984年,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為《經濟日報》題寫了報名。

《經濟日報》堅持〝主流、權威、公信力〞的優勢定位,每年都推出一批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的深度報導、系列評論和重點文章,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,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。

《經濟日報》與中央國家機關、各部委辦局建立了密切聯繫,在全國各省、自治區、直轄市及部分計畫單列市共設有42個記者站,在海外24個國家和地區派有常駐記者。《經濟日報》與世界上100多個新聞機構、經濟團體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,在中國對外經濟交往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橋樑作用。